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
  
 
banner
玉米市场探底伤农  

2015年9月30日

“这几年,玉米的价格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便宜。”25日下午,在德州市夏津县双庙乡范楼村的玉米地里,农民王秋霞看着即将丰收的玉米,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。

今年玉米价格下挫的导火索,是国家将收储价格由2220元至2260元/吨下调至2000元/吨,并直接带动了市场上玉米价格的整体下行。

玉米价格的下滑,对苦于种粮收益本就不高的农民来说颇难接受。“本来我们这里是种棉花的,棉花价格低就改种了玉米,没想到玉米价格也下滑。照这样的情况,明年就不打算种地了,出去打工一个月的工资就赶上种地一年的收益了。”王秋霞抱怨道。

隋忠修也切身感受到了农户及商贩们的委屈。他向导报记者表示,如果玉米都像今年这样的价格,农民的积极性会大受打击。“他们会调整种植结构,甚至不排除出现土地撂荒的现象。”

导报记者注意到,在玉米收储价格下调之前,棉花、大豆等农产品的收储均已取消,且伴随着收储的取消,棉花、大豆等的价格均出现大幅下滑。

为弥补农民的损失,国家在取消棉花、大豆收储时,以目标价格制来补贴农民。所谓目标价格制,即国家为市场价格确立一个目标价,当市场价格低于该目标价格时,国家以财政资金将差价补贴给农民;如果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,国家就不下放补贴。

相较于棉花、大豆,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要高得多,所涉及的农民也更多。在玉米收储价格下调乃至未来可能取消的情况下,农民正在期待着国家尽快制定出相关配套政策,以避免出现粮贱伤农,甚至危及国家的粮食生产安全。

业内人士分析,玉米收储价格的下调甚至收储政策退出可谓势在必然,但其后如何避免粮贱伤农,仍待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。

都在压价

25日下午,在夏津县双庙乡祥源油脂厂大门口,小商贩郭军刚刚从农户手里收了一车玉米,准备卖给祥源油脂厂。可当他问了价格之后,却愣住了:“我从农民手里收的价格是3毛7至3毛8一斤。卖给这个厂里,他们给我的价格只有3毛5一斤。算下来,我一斤还要赔上2分多钱。”

高价从农户手里收玉米,现在却要贴钱低价卖出去,郭军在收购之前就没了解清楚市场价格吗?

说起这个话题,郭军更是郁闷:“10来天之前我刚卖了一车,当时卖的价格是4毛7一斤。我从农户手里收玉米的时候,也听说价格有下降,所以就把收购价格压低了1毛左右,没想到价格压了那么多还是要亏钱。”

与郭军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另外几个商贩,他们围绕在祥源油脂厂厂长隋忠修身边,希望后者能提高一下收价。

还有一些商贩,因为从农户手里收购的玉米太湿,被隋忠修拒绝收购,所以不得不一再请求隋忠修能尽量收下,哪怕价格再低些,“我们就这2000来斤,你帮帮忙收下吧。”

而这些要求让隋忠修很为难:“我们也没想到玉米价格下滑得这么厉害,现在都不怎么敢收了。因此,太湿的玉米我们就不要了。要不然,你2000斤,他2000斤,一旦价格继续往下走,我们会赔大钱的。”

隋忠修告诉经济导报记者,他们厂子在20多天前开始收玉米,当时的价格还算比较可观。“以干玉米粒为例,我们刚开始收的时候是1元/斤以上,现在是0.88元/斤。折合成湿的玉米棒子,刚开始收的时候是0.48元/斤左右,现在只能给0.35元/斤左右。”

隋忠修说他们不断压价也属被逼无奈。他告诉导报记者,他们收购的玉米只有一小部分用于自身消化,大部分都转手卖给饲料厂。“饲料厂也在不断压价。现在我们卖给饲料厂的玉米粒价格是0.91元/斤,收购的价格是0.88元/斤,差价只有3分钱。再扣除各种折损和成本,也就落不下多少了。”

玉米价格下滑,受伤最大的是农民。“价格太低了,我们暂时不打算卖了,先收起来放家里,等等看价格能否上来。”王秋霞告诉导报记者。

诱因

为什么今年玉米价格大幅下滑呢?这与近日公布的玉米收储政策有密切关系。

国家发改委、国家粮食局、财政部等部门日前联合下发了2015年国家临时收储玉米的相关政策。今年的政策与往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,其中与农民关系最直接的便是收购价格的下调。在去年,国家对各产区玉米收储的价格在2220元/吨至2260元/吨之间,今年则统一下调至2000元/吨,下调幅度在10%左右。

收储价格的下调,导致市场上玉米价格的整体下挫。

隋忠修告诉导报记者,虽然玉米收储是在东三省和内蒙古实施的,但由于收储地区的玉米产量巨大,其对全国市场有决定性的影响。因此,在收储价格下调之后,各地玉米价格都受影响。

国家宣布下调玉米收储价格,其实并不突然。之前就有消息称,玉米收储政策正在走向末路。因为,虽然近年来玉米收储政策为保护农民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,但其弊端也在日益显现,比如,收储政策造成国内玉米价格大幅高于国外价格,增加了下游产业的成本;收储政策导致玉米产量连创新高,各地库存压力巨大。

以库存压力为例,截至目前我国收储玉米结余量高达1.5亿吨。而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,我国今年新季玉米产量有望达到2.32亿吨,再创历史新高。业内预计,考虑期初库存,我国玉米结余量有望首次达到2亿吨以上。这样的结余量是全球总储存量的半数以上,库存压力可见一斑。

因此,国家下调收储价格乃至未来取消玉米收储政策可谓势在必然。而在此过程中,农民的利益该如何保障?

保护

对于玉米价格下滑给农民带来的影响,王秋霞给导报记者算了笔账:

由于当地是盐碱地,加上今年天气不尽如人意,玉米产量只有800斤/亩左右。目前,商贩们收购玉米粒的价格只有0.8元/斤,以此计算,每亩地的总收入不过640元左右。而每亩地的种植成本包括化肥、农药、耕种收割的作业费等,不计人工成本也需要500元左右。如此,一亩地的纯收入只有100多元。若一家农户耕种10亩地,种一季玉米的纯收入不过1000多元。

“算来算去,种地太不划算了,远不如出去打工。出去打工的话,一个月的工资就抵上一年种庄稼的收入了。”王秋霞说。

与王秋霞有类似想法的还有商贩郭军。世代为农的他,五六年前买了一辆农用车,做起了倒腾棉花的生意。“头两年还行,近两三年棉花价格不断往下走,种棉花的也越来越少了。到了今年,我决定改收玉米,没想到第一年就不顺,赶上了玉米价格大跌。我打算等玉米收完之后,把车卖了,出去打工,那比在家好多了。”

 

大蒜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 大蒜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大蒜价格形成中心 大蒜信息网门户网站

免责声明:本站为公益性、非盈利性网站,部分内容来源于大蒜产区、大蒜批发市场、互连网、大蒜有关人士及其它渠道网友自行发布,与本网站无关。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

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自负法律责任。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诉我们,我们会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  法律声明 管理入口

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046号
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是谁主导了大蒜市场——供需决定价格,市场灵活调节

大蒜价格网经典话语

  【大蒜提倡“一蒜两制”】

  我们大蒜价格提倡“一蒜两制”,炒大蒜既可以搞全款,也可以从事分款。我认为,不怕炒蒜、存蒜,就怕炒也没有,存也没有,要炒存双富有。

  【做大蒜,要“三不倒”】

  我们做大蒜,要“三不倒”。再大的困难难不倒,再多的表扬夸不倒,再强的威吓吓不倒。

这样做大蒜生意就没有挫伤炒大蒜的积极性。因为我是一名蒜商,蒜商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。

  【要当就当“有本事”的蒜商】

  当好一个蒜商,一定要有开拓精神,而且经常看到自己的不足。如果只是为了当稳这个蒜商,老老实实、平平庸庸,

甚至叫资金与家人脱皮掉肉,那是蒜商没本事。

  【蒜商致富要做好“三头”】

  为带领蒜商共同富裕,我们要自觉坚持做好“三头”:吃透上头,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,掌握工作动向;熟悉下头,不坐办公室,

深入第一线,做到国外情、国内情、产区情心里有数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;蒜商碰头,交流情况,及时研究解决问题。

  【总结当蒜商的30多年】

  这30多年,总结起来就是,80年代“拼”,拼命干;90年代“醒”,如梦初醒;2000年代“警”,警惕骄傲;2010世纪“新”,不断创新。

【蒜商“吃透两头”、“两头一致”的说法】
蒜商做大蒜生意有“吃透两头”、“两头一致”的说法。“既吃透国内外市场怎样调整,又吃透产地工作实际;

既一头与市场保持一致,又一头与产地保持一致”,“不管大蒜风云如何变幻,国内外市场怎样调整,

蒜商都能够启动自己的响应机制 ,一次次避开风险,抓住发展机遇,实现超前发展、科学发展”。

“大家”与“小家”
没有大家,何来小家,没有大蒜价格信息在背后积极地扶持,何来大蒜今日的辉煌。既建好“小家”,又奉献“大家”。
凡是能懂得信息的人,都能建好“小家”;凡是能建好“大家”的人,也都能建好“小家”。如果连“小家”都建不好,“大家”也无从谈起。
没有永远上涨的行情,也没有永远的下跌的熊市。卖货不要想到最高点,收货也不要想到最低点。
金乡房产网金乡团购网